2025年9月13日,中心联合天津图书馆主办的自然资源部科普月地方特色活动“科技深海·小手护海”科普活动顺利收官,20个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小海洋工程师”通过知识课堂、动手实践,共同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保护行动。
海洋生态监测小课堂:解锁护海“黑科技”
当科技与童心碰撞海洋之美,一场“给海洋做体检”的奇妙课堂就此开启!活动伊始,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的青年专家王雪莹主讲的“为海洋做个体检”主题课堂正式开启。课堂上,她先指导孩子们动手实践水质检测实验,并详细讲解了传感器技术、岸基监测、浮标监测、机动观测和海底监测等现代海洋在线监测技术。同时,通过展示海洋污染对珊瑚礁、红树林及海洋生物的危害,让孩子们认识到海洋保护的紧迫性。最后,呼吁孩子们将好奇心与科技知识结合,共同守护海洋生态,让“健康”成为海洋永恒的底色。
科普月活动现场
机器鱼DIY:小手造“神器”
最受欢迎的环节当属“我的机器鱼DIY”。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环保材料组装仿生机器鱼模型,不仅了解了浮力与动力的科学原理,更在创作中注入对海洋生物的关爱。传统海洋监测仪器在定点监测中存在固有局限,观测范围常因布放环境制约而受限,难以对复杂海域实现灵活、全面的覆盖。而在课堂上,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正以创新视角打破这一局限——他们以机器鱼为灵动的探索载体,展开天马行空的思维碰撞,结合课堂所学的海洋监测知识,构思出可搭载的多样化智能监测设备,共同畅想借助仿生机器鱼穿梭于波涛之间,解锁奇妙海洋世界的无限奥秘。
手工实践现场
承诺与传承:环保种子悄然萌芽
活动尾声,孩子们集体宣读《海洋保护承诺书》。馆员老师为小读者们推荐了《神奇海洋的发现之旅》海洋科普丛书与“碧海青天入画来——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巡礼”云展览,鼓励大家将探索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真正理解了‘保护海洋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以科技为笔,绘就青少年护海新图景
作为科普月活动的创新实践,此次活动通过“理论+实践+承诺”的模式,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海洋保护的基础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用科学思维解决环境问题的兴趣。青少年是未来环保的主力军,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护海’的种子,让蓝色守护力量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