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8日,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极区科考站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及移动供电技术(项目编号:2018YFB1503003)”支持的极地光伏发电装备,顺利完成调试和运行工作,并分批次运抵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码头。该套设备即将“搭乘”雪龙船,跟随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前往南极中山站启动现场建设工作。
我中心船舶部负责极地光伏发电装备的研制、调试和运行等工作。该套装备主要包括了由两个集装箱改制的电控室和储能室、光伏组件以及耐寒、抗风的光伏支架等装备。该课题任务为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独立运行的微型可再生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的课题3“极区科考站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及移动供电技术”。课题针对南极极寒、大风环境条件,开展适合极区条件的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研建50kW极区科考站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并开展为期半年的示范运行工作。
极地光伏发电装置的低温工作指标为:最低工作环境温度为-50℃,生存温度为-55℃。针对低温环境工作要求,发电系统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为:设置温控系统,将电力变换和控制设备置于温控室内,在外界环境温度为-50℃时通过加热使室内温度达到常规电力控制设备工作温度。2021年8月上旬,课题组在广电计量检测(无锡)有限公司对发电系统的温控性能进行了检验测试。测试在步入式400立方大型温湿度试验箱进行。经过测试,在外界温度为-50℃的情况下,电控室内部的平均温度约为5℃,仅在贴近底面小范围内温度为-17℃,能够满足常规低温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要求。在温控试验之后,课题组对电控系统进行了持续8h的-55℃低温贮存测试。
2021年8月下旬,课题组完成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对基于集装箱的光伏支撑结构进行了装配检验。装配过程顺利,各机械零部件几何尺寸达到设计精度要求,结构固定牢固。9月中旬,课题协作单位克服疫情影响,组织生产并提交了发电装置蓄电池组。9月下旬,课题组完成了电控系统的电路连接工作。
2021年10月初,基于2组光伏发电单元,课题组组织开展了发电系统的联调测试工作,对电力变换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进行了检验。经检验,电力变换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工作正常。另外,课题组也组织开展了小型风力研制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即是研制过程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协作单位也按时提交了2台低温型10kW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联调试验过程中发电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发电系统的工作性能得到了初步检验;结合前期低温贮存试验,说明研制的设备能够满足-55℃存贮条件要求。试验工作为发电系统的后续南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电系统联调测试的同时,今年9月,课题组开展了发电装置运输方案的研究工作。根据本次南极科考物资运输的限重和包装要求,并与极地中心现场施工人员的反复沟通,最终确定了光伏组件、支架、C型钢等各关键部位打包方案,制作统一的包装编号标识,严格控制打包箱的重量在4吨以下,尽可能充分利用直升机的起吊能力,最大程度提升卸船时的作业效率。目前,该套装备已顺利完成雪龙船航前装船任务。(船舶部 杨维维)
1.光伏组件及电控室
2.在大型温湿度试验箱进行检验测试
3.装备吊装称重
4.装备运抵上海码头准备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