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队搭载“雪龙2”号于1月27日在西风带(南纬55度26分,东经17度56分)成功布放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两套:感应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标和海气界面漂流浮标,央视网、新华网均进行了专门报道。
此次布放的感应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标由中心传感器室与浮标中心共同研发,是继我中心2019年在西风带布放运行1年首套浮标后感应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标首次在西风带布放。目前,浮标已连续运行1个月,运行状况良好,一切正常。
浮标西风带布放站位图(图片转自央视网)
浮标西风带布放现场图(图片转自新华网)
西风带环绕在南纬40度至60度,也就是紧邻南极大陆的低压区,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带来四、五米高的浪涌,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西风带气旋活动十分频繁,平均两天至三天就会产生一个;特别是强气旋来临时,可造成西风带内狂风暴雨和高达十几米的巨浪。要在西风带进行浮标的布放及运行,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均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战胜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
此次布放的感应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标主体结构由浮标中心负责设计与开发,水下感应耦合传输温盐深链由传感器室研发,整体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水上浮体为直径1米的球形,水下搭载的感应耦合传输链长20米,共加挂3层感应耦合传输式温盐深仪。布放后实际工作水深的平均值分别为6.4米、11.2米、15.7米。
感应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标系统结构示意图
从1月27日布放至今,浮标已漂流近400公里,每小时自动进行1次数据测量并通过卫星发送至岸站。目前,数据采集、接收成功率均为100%。
感应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标轨迹图
目前,浮标已在位运行近1个月,通过岸站接受到的数据绘制深度、温度、盐度随漂流位置变化的三维曲线图,可以看到,三台仪器在缆上相对位置未发生改变,随流深度变化趋势一致;在布放初期的位置上,温度和盐度均有大幅波动,有较强的洋流,海水流动交换极快。
各层水深随位置变化曲线
各层水温随位置变化曲线
各层盐度随位置变化曲线
此次布放的感应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标是我国自主研发感应耦合技术在西风带进行的首次应用,是继西太深海长期应用后,针对更严酷、恶劣环境的进一步挑战,是发展该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为止,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潜标、锚系浮标、表面漂流浮标等平台,使用环境完成了淡水(某装备试验场)、浅海(威海近岸试验场锚泊平台)、深海(4000米)、恶劣环境(西风带)等不同水体环境的全覆盖。(传感器室 李春芳 张孝薇)